本會簡介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於2014年成立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Taiwan Maple Urological Association, TMUA): 一群臺大泌尿科 ( 部 ) 的在職及前任同仁們,於 2014 年成立了本學會,藉以聯繫同仁們的感情。本會宗旨為促進泌尿醫學發展,增進會員學術交流與經驗傳承,以貢獻醫界與社會,造福人群。
本圖為本會創立之標誌圖,圖像中之建築物為臺大醫學院之百年建築,後更名為「醫學人文館」,正中央則為泌尿系統縮圖,兩側則有醫學院遍植的美麗楓香葉片。本圖像表達本會以發展泌尿科學為中心,秉承臺大醫學院的百年傳承,以達到「培育良材、領導專業、創新研究、及造福人群」。
臺大醫院泌尿部簡史
日治時代
泌尿科在臺大醫院,是屬於歷史悠久的一科,早在日治時代台北醫院時期即已創立。
- 1909年,稱為皮膚病花柳病科。
- 1938年,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時期改稱為皮膚泌尿器科,主任為高橋信吉教授、秋間泰造任助教授、小原菊夫任講師、淺井徹、楊東波任助手、醫局員有羅福嶽等。
- 1940年四月,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第一屆畢業生謝有福與陳登科兩位進入皮膚泌尿器科任副手,同年六月升任為助手。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謝有福教授被徵召至印尼新幾內亞,陳登科被徵召至海南島。同時期被徵調到南洋當軍醫的帝大同學,大部份在運輸艦上被美軍潛水艇擊沈而沈沒海底死亡。幸而兩人在終戰前後皆平安回來。
- 1944年,高橋信吉教授患登革熱,發病後一週去逝,由秋間泰造助教授繼任。
光復初期
- 1945年台灣光復,台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台灣大學,臺大醫學院仍沿襲日治時代的制度,在附屬醫院設有皮膚泌尿科,科內醫師們同時鑽研皮膚科與泌尿科,教育制度仍沿製日本模式,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並未做重大改變。
- 1946年,謝有福教授任本院第一任皮膚泌尿科主任,科內同仁有吳萬耀、翁廷雄、柯德三、石水森、江萬煊、黃當時及許清槐等諸醫師。第二附屬醫院(即現在的市立中興醫院)皮膚泌尿科主任為陳登科教授,科內同仁有羅慶鈞、傅文龍、張人驊、李錫乾及黃銓基等。
- 1950年,傅斯年校長建立住院醫師制度。當時江萬煊為科內資深助教,於是被選為本科第一任總住院醫師,張錦樂次之,許德金為第三任,接著是呂耀卿、尹國霖、江金培、王經綸、施克敏及郭世一等諸醫師。
皮膚泌尿科分家
- 1954年,臺大醫學院開始實施醫學教育改革,修訂課程及教學方法。鑑於皮膚科與泌尿科實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並於同年進行分開作業,學生上課也分開授課,但住院醫師仍接受雙重訓練。
- 1958年,主治醫師部份已區分為泌尿科及皮膚科,當時科內有主治醫師七名,分別為謝有福、陳登科、江萬煊、許德金、呂耀卿、尹國霖、王經綸等諸先生,住院醫師則有三名。
- 1962年,泌尿科及皮膚科正式分別設立,由謝有福教授任第一任泌尿科主任,陳登科教授任第一任皮膚科主任。
泌尿科成立
- 1962年,泌尿科成立時,有主治醫師五名,謝有福教授任主任職,主治醫師分別為江萬煊、許德金、王經綸及施克敏;住院醫師有六名,其中張哲孟為總住院醫師,蔡崇璋為第三年,黃有謀及蕭俊雄為第二年,黃敏雄及李澤田為第一年住院留師;後繼之總住院醫師計有蔡崇璋、黃有謀、黃敏雄、郭芳頂、丘祖毅、葉明道、勞漢信、楊尚舜、龍志強、宋育一、張新田、羅景易、林志明、賴達三、陳淳、謝德生、江漢聲、謝汝敦等諸醫師。
- 1983年起,每一屆均有二至四位R4輪流負責執行總住院醫師的工作,共計有陳世乾等二十七位醫師。
- 1989年為提高住院醫師品質及醫療水準,經科務會議決定凡新進人員必須修滿五年(一年外科四年泌尿科)之住院醫師訓練,第一屆曾任第五年住院醫師者,計有蒲永孝等醫師,蒲醫師在第五年住院醫師時,並考取本校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4年後(1995年)成為本科第一位博士(PhD)。日後,本科相繼有闕士傑、黃鶴翔、黃國皓、黃昭淵等專任主治醫師取得博士學位。
泌尿科升格為泌尿部
- 臺大醫院泌尿科於1993年升格為臺大醫院泌尿部,下設四個次專科,即一般泌尿科,尿路結石科、小兒泌尿科及生殖泌尿科。每科均設有科主任,主持研究及教學之推行。然而,泌尿部是醫院之編制,在醫學院內之編制仍為醫學系泌尿科,通常是由醫學院醫學系泌尿科主任兼任醫院泌尿部主任。
教職員現況(2012年8月)
-
臺大醫學院泌尿科現有專任教師5位,計有:蒲永孝(教授)、余宏政(教授)、謝汝敦(副教授)、劉詩彬(助理教授)、張宏江(助理教授)。及臨床教師5位:黃鶴翔(臨床副教授)、黃國皓(臨床助理教授)、林家齊(臨床助理教授)、黃昭淵(臨床助理教授)、謝德生(臨床講師)。
臺大醫院泌尿部現有主治醫師十三位,分別為蒲永孝、余宏政、謝汝敦、劉詩彬、張宏江、黃鶴翔、黃昭淵、王碩盟、黃國皓、李苑如、陳忠信、戴槐青、何承勳等諸醫師。住院醫師共有八名,若含代訓住院醫師則為二十名。
兼任教師:兼任教授江漢聲、江萬煊、陳淳及闕士傑。兼任副教授蔡榮璋、郭漢崇及陳世乾。兼任助理教授許耕榕、王炯珵及李偉嘉。兼任講師姜宜妮、邱斌、郭育成、林明中、林方樹、洪正昇、陳志鴻、勞漢信、林志明、陳忠信、王中敬及黃懷恩。共22名。
歷任主任
皮膚泌尿器科 | 第一任 | 高橋信吉 | 1938~1944(逝世) |
皮膚泌尿器科 | 第二任 | 秋間泰造 | 1944~1946 |
皮膚泌尿科 | 第一任 | 謝有福 | 1946~1962 |
泌尿科 | 第一任 | 謝有福 | 1962~1972 |
泌尿科 | 第二任 | 江萬煊 | 1972~1978 |
泌尿科 | 第三任 | 許德金 | 1978~1984 |
泌尿科 | 第四任 | 蔡崇璋 | 1984~1991 |
泌尿科 | 第五任 | 丘祖毅 | 1991~1994 |
泌尿科 | 第六任 | 賴明坤 | 1994~1999 |
泌尿科 | 第七任 | 陳淳 | 1999~2006 |
泌尿科 | 第八任 | 余宏政 | 2006~2012 |
泌尿科 | 第九任 | 蒲永孝 | 2012~2018 |
泌尿科 | 第十任 | 張宏江 | 2018~ |
謝有福 教授(1946~1972)
為臺大皮膚泌尿科第一任主任暨臺大泌尿科第一任主任,他是高橋信吉教授的得意門生,為人隨和,學識淵博,手術技術精湛,精力充沛。對學生之教學、住院醫師之訓練,主治醫師之教育不遺餘力。1952年,謝教授升任教授職,曾於1953年赴美國紐約醫學院進修一年。回國後將國外所學得的學識技術,逐步發揚光大,將本科一步步推上國際泌尿科學界之舞臺。1968年,謝教授領導本科發展腎切半術,得以手術摘除腎鹿角狀結石,免於切除腎臟,造福病患,1972年卸主任職。1978年,中華民國泌尿科醫學會成立,榮任第一屆理事長,連選連任,於1986年卸任。1982年,謝教授於貢獻領導本科四十二年後,光榮退休改任臨床教授。1986年因腎癌與世長辭,先生可說是本科光復後開創者,並為本省泌尿科醫學界第一人,貢獻卓著,學生遍佈全台灣,可謂桃李滿天下。先生之勤學,教育精神與後進常相左右。江萬煊 教授(1946~1972)
是本科的另一位元老,1944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後,隨即進入東大皮膚泌尿器科當副手,於1946年進入本科,由助教任起,195O年任本科第一位總住院醫師,1951年赴美國西北大學進修一年,1957年起西德海德堡大學進修,前於1962年升任教授職。研究的主要興趣為泌尿系統癌症及男性不孕症;此外,並兼具醫療行政專才,於1952年至1962年任臺大醫院醫務秘書,1962年至1972年任臺大醫院副院長,並數次外調支援地方醫院,1962年任省立台南醫院院長二年,1970年出任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院長二年,1972年繼任本科主任六年,於1975年利用年休任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第一任院長,對於本省醫學界貢獻卓著,且其學養口才俱佳,是為極受學生歡迎的教授。江教授於1987年榮退,隨即榮任台北醫學院院長。並受聘為本科名譽教授,1989年改聘為兼任教授至今。2013年逝世,享年九十三歲。許德金 副教授(1946~1972)
於1978年起繼任主任六年。他於1950年到校,那一時期的前輩尚有張錦樂、林達尊、高義勇、吳建堂、周恆衡、彭明俊、胡寶珍、呂耀卿等諸醫師。許主任於1962年升任副教授職,對尿路結石有深入研究,1964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一年,回國後對尿路結石研究更上一層樓,首先引用尿路結石之偏光顯微鏡分析,較諸其他方法更方便更準確,爾後進行尿石化學溶解之臨床應用,並主持本科之尿石預防特別門診,使本科居於全省尿石症之領導地位。對後輩之教學指導,更以各種影像教學法及研究影像化來提高研究人員品質,功不可沒,1991年榮退並聘任為本科臨床教授,1995年改聘為兼任教授。2012年逝世,享年八十八歲。蔡崇璋 副教授(1946~1972)
於1966年進入醫局任主治醫師,1967年赴美國紐約醫學院及史隆凱特林癌症中心進修,乃為小兒泌尿科專家,主持特別門診,對泌尿系統先天性異常之手術治療的成果皆甚佳,對住院醫師之教學更是非常熱心。1979年與許德金副教授共同參與連體嬰忠仁,忠義之分割手術,並於1980年升任副教授。1984年接任本科主任,在主任期間,修改住院醫師四年制為五年制,健全研究室之設備,引進多項先進高科技之治療及診斷器械,例如腎臟鏡、光纖維膀胱鏡、光織維輸尿管鏡、體外震波碎石機、經尿道膀胱超音波、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尿路膀胱動態等儀器,並增設腫瘤研究室、尿路動態研究室、及一般泌尿科超音波研究室,更加強原有之尿石研究室,使本科之診斷治療及研究達世界一流水準。1991年卸主任職。1999年榮退,任為本科兼任副教授。丘祖毅 副教授(1946~1972)
於1963年進入本科,1966年奉派至利比亞醫療服務,順道至英國倫敦大學進修,1969年回國,1983年升任副教授,從事泌尿系統之超音波研究,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上,並於1991年繼主任職。賴明坤 教授(1946~1972)
於1994年接任主任職。賴教授於1972年臺大醫學院醫科畢業後,赴美國紐約羅傑斯特醫學中心深造,修完二年一般外科及四年泌尿科住院醫師訓練後升為主治醫師。1980年,長庚紀念醫院聘其為泌尿科主治醫師,並於1985年升任主任,於1994年卸任。賴教授專長於腎臟移植之研究及手術,造福病患無數。回國十四年當中,在國內外發表之論文有八十四篇,1985年聘為臺大醫學院兼任講師,1988年升副教授,並於1994年升任教授。陳淳 教授(1946~1972)
於1999年接任主任職。陳淳副教授於1975年進入本科當住院醫師,1979年奉派到省立基隆醫院擔任泌尿科主任,1982年調回本科任主治醫師,1991年升任副教授。他對尿路結石有專精之研究,尤其運用內視鏡法治療尿石有獨到之處,為本科不可多得的中堅人才。余宏政 教授(2018~)
2006年8月正式升任臺大醫學院泌尿科主任暨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於197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1990~1994年於美國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費城賓州大學深造,2004年升任臺大教授。經歷臺大醫院主治醫師、沙烏地阿拉伯法德國王醫院主治醫師、羅東醫院副院長、現任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余醫師除了專精於臨床一般泌尿科學的治療外,並埋首於泌尿醫學之研究,專長領域為婦女泌尿科學與泌尿神經生理學、神經性排尿功能障礙、良性攝護腺肥大症及攝護腺癌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蒲永孝 教授(2018~)
2012年8月接任為醫學院泌尿科及醫院泌尿部主任。於1987年進入本科,1995年取得本校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2007年取得本校管理學院EMBA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學位。他曾於1997年至美國德州MDAnderson癌症中心進修一年,後也曾至多家世界級中心進行研究或參訪,如:MayoClinic、MSKCC、UCSF、CCF、UCLA等。他是國內外知名的泌尿腫瘤學專家及意見領袖,尤其對攝護腺癌更為專精。他也熱衷教學,曾7度由醫學生票選為臺大醫學系優良教師。他創立了國內攝護腺癌冷凍治療之訓練中心,治療經驗及成績已遠遠凌駕亞洲其他各國,許多國內外醫師及病人,慕名前來學習或醫治。在科內,他也首度啟用多元互相評量系統,使科部內之賞罰公平。他已發表超過150篇醫學研究論文,也致力並成功開創國內不同醫療體系合作研究之先河,奠定國內泌尿科學整合研究之基石。前後輩泌尿科同仁
前述歷任主任謝有福教授、江萬煊教授、許德金副教授、蔡崇璋副教授、丘祖毅副教授、賴明坤教授、陳淳教授、余宏政教授、及蒲永孝教授外,本科另一資深醫師為王經綸醫師,於1953年進入本科,1960年升任講師,一直從事性神經學研究,於1992年退休。另則有勞漢信醫師對男性結紮有獨到之處,並配合政府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謝德生醫師對生殖泌尿系統腫瘤之治療及預防有專才,並於1997年升任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陳世乾醫師對小兒泌尿疾病之研究及治療有獨到之處。闕士傑醫師致力於腎臟移植及腹腔鏡手術及免疫之探討(已離職赴美)。另有本科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材,曾在台灣各醫學院服務執教的,計有高雄醫學院泌尿科前主任(名譽教授)江金培教授,台中中山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施克敏醫師;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教授,台南成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主任唐一清教授,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副教授,慈濟醫學院系主任張世忠副教授等諸醫師。在台灣地區各醫院前後期當過泌尿科主任者計有:黃有謀、蕭俊雄、黃敏雄、郭芳頂、葉明通、龍志強、宋育一、張新田、羅景易、許健吉、林志明、洪正昇、凌岡泉、賴達三、陳淳、謝德生、謝汝敦、陳永豐、楊文智、陳志忠、王旭翔、陳偉寶、許耕榕、劉志光、潘英昇、王中敬、楊緒棣、郭育成、李尚興、林明鋒、潘崑榮、王炯埕等諸醫師。其他尚有花蓮縣衛生局局長黃熾楷醫師,敏盛醫院院長陳志忠醫師,國泰綜合醫院院長林志明醫師等。